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张智军研究团队在生物3D打印导电水凝胶支架调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方面取得进展

[复制链接]

200

主题

233

帖子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09:09: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作为一类多能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等多种神经细胞,对于神经损伤性或退行性疾病而言,移植NSC至病灶部位可以实现缺损神经组织的再生连接。因此,神经干细胞移植被视为最具潜力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治疗方案之一。但移植后的NSC在体内暴露于病灶部位险恶的微环境之中,因此呈现出较低的存活率,同时难以专一地向神经元分化,因而极大地限制了移植神经干细胞的治疗效果。
  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即利用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一定的生物功能性的支架负载NSC进入病灶部位,支架为NSC的生长、黏附及分化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从而提高移植NSC的体内存活率。其中,生物3D打印因其可以实现高精度、个性化的细胞和生物材料一体化快速制造,而被视作最理想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制备工艺之一。但是,传统的电绝缘的3D打印支架很难完全满足神经干细胞生长及定向分化对细胞-支架间神经电信号传导的要求。
    图1 导电水凝胶生物墨水的制备(左)及支架的生物3D打印(右)流程示意图。
    图2 (A) 导电聚合物的化学结构;(B-D) 导电聚合物的理化性质表征。
    图3 (A) 负载细胞3D打印所制备的导电水凝胶支架内部神经干细胞活死染色荧光图像;(B) 打印后神经干细胞存活率;(C) 打印支架内部神经干细胞增殖行为。
    图4 (A) 导电水凝胶支架内部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免疫荧光染色图像;(B) 支架内部神经干细胞分化行为的定量统计结果; (C) 支架内部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元的神经突起长度的定量统计结果。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智军研究员团队利用细胞负载的微挤出式生物3D打印技术,构建了负载NSC的三维导电水凝胶支架,实现了支架内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定向分化(图1)。该工作首先以天然高分子硫酸软骨素为合成模板,以单宁酸为掺杂剂,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水溶性的导电聚合物(PEDOT:CSMA,TA,图2),将其与明胶甲基丙烯酸酯(GelMA)/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前驱体溶液复合,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较高导电性及合适力学强度的导电水凝胶生物墨水,利用明胶物理性凝胶的自愈合特性,实现了负载神经干细胞的导电水凝胶支架的3D打印。打印支架具有很高的形状保真度,并且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保持规则的形状。打印后的神经干细胞在支架内部呈现出高存活率(接近100%),沿着支架微丝边缘黏附生长(图3)。更重要的是,导电聚合物的掺杂,显著提高了支架内部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效率,同时抑制了其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伴随着神经突起的延伸,从而有利于导电水凝胶支架内部神经元网络的形成(图4)。
  上述工作为仿生神经组织的快速、精准构建及其再生医学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以“Neural stem cell-laden 3D bioprinting of polyphenol-doped electroconductive hydrogel scaffolds for enhanced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为题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博士研究生宋少帅为论文第一作者,张智军研究员和黄洁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XDA16020100)、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000809)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01769)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来源:苏州纳米所
        张智军,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和1987年在西北大学分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在日本关西学院大学获理学博士。此后曾在北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和McGill大学从事纳米科学研究。2007年底回国加入苏州纳米所。迄今为止在包括Nature Materials,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及Biomaterial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引用3400次;获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6项。曾获苏州市高层次紧缺人才(2008)、苏州工业园区科教领军人才(2011)以及日本学术振兴会Invitation Fellowship(2011)等荣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8 06:59 , Processed in 0.124137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