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梁长海教授团队在油品和化学品常压超深度脱硫领域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202

主题

255

帖子

5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30 06:00: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油品中硫化物的存在会导致原油精炼和精细化学品制造过程中的催化剂失活、管道腐蚀等问题,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燃油燃烧所产生的SOx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构成巨大威胁。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对油品硫含量的限制日趋严格,旨在逐步实现“零硫”目标。因此,油品选择性加氢脱硫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化工过程,在清洁能源转化、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然而,现阶段油品脱硫的瓶颈在于如何实现大规模、低氢耗的超深度脱硫(仅C-S键断裂脱除)。其中二苯并噻吩类含硫化合物的脱除最具挑战性。
         基于此,大连理工大学梁长海教授团队近期针对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脱硫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过程首次采用Pt/ZnO反应吸附剂,实现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在常压低氢耗量条件下直接脱硫路径(脱硫率高达99.9%),为常压超深度反应吸附脱硫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相关工作于近日以题为“C-S cleavage of dibenzothiophenes with or without steric hindrance by the interface between PtSxand ZnO”的研究性论文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发表。
         该研究工作主要从Pt/ZnO反应吸附剂中金属活性中心的吸附方式、空间位阻对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脱硫效率、Pt/ZnO在脱硫过程中的结构演变、活性中心上的硫沉积/吸附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t中心,二苯并噻吩的吸附构型发生转变,以σ型优先吸附于Pt中心表面,与Ni和Pd中心的π型吸附截然不同。这也是导致1Pt/ZnO的超高脱硫活性的主要原因,其TOF可达84.8h-1,脱硫比速率为3.51 μmolDBT/(g·min)。二苯并噻吩在Pt/ZnO上的脱硫活性与Pt与ZnO间的协同作用相关;当反应物中存在空间位阻时,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本征脱硫活性与Pt的分散度呈正相关。同时,对反应过程中Pt和ZnO的结构演变进行验证,Pt在常压反应吸附脱硫过程中形成PtSx活性组分,ZnO载体因其特殊的S转移性质可有效保护PtSx活性中心在反应吸附脱硫阶段保持高分散性及活性,无明显硫中毒现象。Pt/ZnO在达到饱和硫容后,可以在高压条件下实现高的加氢脱硫稳定性。研究过程同时采用DFT和实验结果对比证实,相比于Pt和PtZn,PtSx作为Pt/ZnO的活性中心,有效降低反应能垒,精准实现常压直接脱硫过程。
        本研究工作提出了Pt/ZnO在二苯并噻吩类上的常压反应吸附脱硫机理。与传统催化剂超深度脱硫所需的高压条件不同,Pt/ZnO可在常压条件下实现二苯并噻吩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超深度脱硫。该工作为目前大规模应用的S-Zord工艺提供一种常压低氢耗超深度脱硫的反应吸附剂,并为C-S键断裂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解与补充;也为课题组下一代石油树脂加氢技术和非常规油品制清洁燃料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牛鸿宇,通讯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梁长海教授,李闯副教授和太原理工大学李文英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38008),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MS-125),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XLYC190803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DUT2021TB03)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4115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梁长海,大连理工大学化环生学部化工学院教授、盘锦校区科研与学科工作部部长。1994和1997年于大连理工大学先后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2000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04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波鸿鲁尔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4-2006年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后,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和2009年两次获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和第三);2008年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2010年获第二届SCOPUS青年科学之星新人奖,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连续四次入选化学工程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6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发明的非常规油品催化精馏-加氢提质工艺已在两家企业实现工业化应用,2017年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发明的高活性和稳定性的金属催化剂已成功用于工业化树脂加氢提质,填补了国内空白;研究开发的脱硝脱汞协同催化剂成功应用于燃煤锅炉的尾气处理。至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80篇,SCI他人引用5500余次,h指数为38,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精细化学品催化选择加氢和选择氧化;催化新材料(类贵金属)的化学合成、结构表征和催化性能;非常规油品的催化转化生产清洁燃料;生物质基有机酸和酯及多元醇的催化转化;环境催化(VOC催化燃烧和协同脱硝脱汞催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 08:36 , Processed in 0.18354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