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王道爱研究员团队液体超润滑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05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08:57: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构建宏观超润滑界面(摩擦系数在0.001级别甚至更低)可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由摩擦引起的经济损失。然而,较长的磨合期可能导致摩擦副表面出现严重的磨损。目前,缩短磨合期的策略大多是针对Si3N4、SiO2、Al2O3等陶瓷摩擦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轴承钢摩擦副表面的超润滑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道爱研究员团队,前期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基于天然有机酸(单宁酸、植酸)的液体超润滑材料。研究人员利用天然有机酸、多元醇和水分子之间的协同效应,将氮化硅/玻璃等摩擦副界面达到超润滑所需的磨合期缩短至1s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Friction(2023, 11, 748-762)、Tribology International(2023, 183, 108387)和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23, 15, 10302-10314)等上,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两项(ZL 202111457707.1,ZL 202210561423.5)。然而具有短磨合期的钢/钢摩擦副超润滑材料设计仍存在挑战。
  近日,该团队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轴承钢摩擦副的液体超润滑材料。研究人员通过将柠檬酸热解制得的碳量子点(CQDs)添加到聚乙二醇水溶液中,实现了钢/钢摩擦副界面的超润滑(摩擦系数为0.005),其磨合期仅有44s,同时轴承钢表面的磨损率降低了77%(图1)。在摩擦过程中轴承钢表面形成的润滑膜包括吸附在摩擦副表面的CQDs和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的铁氧化合物,在摩擦过程中作为边界润滑剂有效减少了表面粗糙峰之间的直接接触。此外,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人员发现摩擦副表面的CQDs吸附膜在流体动力润滑区域还能减少润滑剂分子链与摩擦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了滑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该研究为在较短磨合期内实现轴承钢摩擦副表面的超润滑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图1.碳量子点的形貌以及复合润滑材料的液体超润滑性能
  该研究工作近期以“Accelerating Macroscale Superlubricity through Carbon Quantum Dots on Engineering Steel Surfac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https://doi.org/10.1002/adfm.202310880)上,兰州化物所杜长合博士生、杨涛博士生和于童童助理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道爱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该液体超润滑材料体系有望在金属切削加工、轴承润滑等领域获得应用,相关实验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一项(CN 202310354323.X)。目前,团队正积极推进该技术的应用转化。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计划和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的支持。
      文章来源:兰州化物所
        王道爱,男,1982年生于山东省莱芜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基础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甘肃省化学会秘书长。2004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博连读博士学位,师从刘维民院士。2009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3年期间先后在德国马普微结构物理研究所Ulrich Goesele教授课题组和日本东京大学Domen教授课题组工作和学习。2013年4月以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兰州化物所开展独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摩擦磨损与润滑、摩擦能源材料及表界面科学,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青年、面上和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JPPT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等。近年来,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no Lett.、ACS nano、Adv. Func. Mater.、Nano Energy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7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IF〉10论文5篇,目前文章引用2000余次,H因子为22,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4项。2009年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2011年博士论文入选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2014年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同年还获得清华大学温诗铸枫叶奖。2016年获得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获得国家基金委“优青”资助。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8 01:03 , Processed in 0.162482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