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刘云圻院士/郭云龙研究员团队在本征柔性/可拉伸神经形态视觉器件领域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252

帖子

4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8:47: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征可拉伸神经形态光电子器件在高空间分辨率和多模态交互的智能视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构建可拉伸光敏材料,并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引入可控缺陷态是推进一体式神经形态光电系统以模拟视觉感知、适应和成像等多种功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可植入医疗设备、增强现实显示和仿生机器等下一代人工智能设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报道的视觉仿生光电器件通常功能单一,在机械形变下性能严重下降,无法满足可穿戴和植入式电子设备的多种需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以及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刘云圻院士/郭云龙研究员团队在本征柔性/可拉伸神经形态视觉仿生器件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他们开发了新的功能材料体系,设计了新的神经形态光电器件结构,并以此实现了多功能视觉仿生器件的制备(Adv. Funct. Mater. 2023,33,2208836;Adv. Funct. Mater. 2023,33,2209502;Adv. Mater. 2023,35,2300242;Adv. Mater. 2024. 36,2307326).。
       近期,该团队针对目前现有的可拉伸光敏材料吸收范围较窄或机械柔韧性有限,以及视觉仿生光电器件功能单一等问题,通过表面能诱导策略,制备了一种能够应变不敏感的准连续微球形貌粘弹性的钙钛矿量子点光敏薄膜。这种粘弹性钙钛矿光敏薄膜不仅能确保本征可拉伸性和高光敏性,还能调控电荷捕获缺陷。他们利用该光敏薄膜和本征柔性的聚合物半导体,构建了本征可拉伸神经形态视觉自适应晶体管(ISNVaTs)。其具有高双轴拉伸性(高达100%),能够实现光感知、突触模拟以及自适应等多种视觉仿生功能。在光感知方面,该器件能够实现从紫外光(365 nm)到近红外光(808 nm)的宽波段多色光响应,且最大光暗电流比>105。在突触模拟方面,该器件对单个光脉冲刺激产生的突触事件能耗远低于人脑的1~10 fJ,且具有270% 的超高双脉冲易化(PPF)指数。在自适应方面,器件具备红、绿、蓝三色光自适应能力,即使在100% 拉伸应变下,具有低至150秒的自适应速度远优于人眼(~30 分钟),且实现了自适应实物成像。准连续微球形貌的粘弹性钙钛矿光敏薄膜制备策略,为现有光敏层无法兼具拉伸性与高光敏性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拓展类神经形态视觉系统在视觉假肢、生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 Commun.(2024,15,3123.),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博士生王成彧、博士生边洋爽、刘凯博士,通讯作者为郭云龙研究员。
       文章来源:化学所
        刘云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1949年2月生于江苏省靖江市。 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1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分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总结发展了高性能分子材料的设计思想和提出了性能调控的新方法。证实了扩展π体系是实现高迁移率的重要途径,合成了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型π共轭分子材料。首次提出了液态铜催化剂生长石墨烯的概念,获得了高质量单晶石墨烯;制备了第一个氮掺杂的石墨烯,实现了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调控;开拓了在介电层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新方法。揭示了界面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发了新的溶液法加工技术,实现了器件的多功能化。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130余篇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上),他人引用2万余次,h因子大于80,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0项,出版专著一部及19章节,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100余次。2007,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2017年度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 2015和2016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目录。现为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重大科学前沿领域第四届专家咨询组副组长、中国化学会理事、有机固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担任Scientific Reports, Nanoscale, Flexible Printed Electronics等6种期刊的编委/顾问委员会成员。
        郭云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北京市科技新星(2018);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2);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10)目前发表Adv. Mater.;JACS等论文132篇,引用大于6700次。2017年应邀为Adv. Electron. Mater.国际编委会成员。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6 03:43 , Processed in 0.093616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