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窦红静

[复制链接]

234

主题

236

帖子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7:1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姓名:         窦红静
职称: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所属二级机构:          复合材料研究所
通讯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D楼435室
邮编:         200240
E-mail:         hjdou@sjtu.edu.cn
联系电话:         86-21-34202956
从事专业:        生物材料
学习与工作简历:        
1993-1997 郑州大学化学系 学士
1997-2000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
2000-2003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博士
2004.1-2007.12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
2007.12-2014.12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15.1-今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2009.3-2010.4 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博士后合作研究
研究方向一        智能高分子材料及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研究方向二        大分子拓扑结构的构筑及自组装
研究情况        2003年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获博士学位,师从高分子化学家江明院士。2004年1月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年任副教授,2015年任教授。作为材料学院教师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主要从事微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及高分子组装的科研工作。目前已在ACS Nano, Biomaterials, Angew Chem, 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材料领域一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项、国际PCT专利1项。近五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欧盟、上海市科委等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研究领域: 1、智能高分子材料及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具有热、pH、光、磁多重响应性的智能材料可应用于药物控释、智能传感器等多个领域,因而受到了多个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兴趣。我们结合本课题组在高分子、无机微纳米材料合成方面的研究优势,制备了具有pH、热、光等多重响应的智能微纳米材料,对其智能响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期待将其应用于新型药物缓释制剂的制备。 2、大分子拓扑结构的构筑及自组装大分子自组装是通过大分子间或其与小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诱导分子间进行有序规则组装,从而得到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性的组装体。我们通过将大分子组装与聚合反应相结合的思路,不仅达到了有效设计大分子拓扑结构的目的,还首次提出独特的“水相自组装辅助聚合法”来制备了具有智能响应性的多糖基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利用本课题组在无机纳米材料方面的合成基础,通过多种途径制备智能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并致力于将其应用于新型生物医用诊疗试剂的开发。 3、生物医用微纳米材料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包膜微气泡由于在人工细胞 、药物缓释 、靶向治疗等医学领域,尤其在用作超声造影剂方面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最新一代的超声造影剂(USCA)是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左旋乳酸( PLLA)构建微泡外壳, 可以克服传统USCA稳定性差、声学性能难以调控等缺点, 目前已成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USCA之一。我们通过双重乳液法、自组装法等构筑了兼具声、磁双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合作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1项);企业合作研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2013年)及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资助(1项)。
讲授主要课程        讲授本科生专业课程“生物医用材料”,课程建设参加人。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材料美学”。研究生全英文课程“Supramolecular Materials and Biomedical Materials”。指导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三项。
教学研究        

代表性论文、论著        
(1) Tingting Dai, Shuyan Zhou, Chuyang Yin, Shengli Li, Weigang Cao, Wei Liu, Kang Sun, Hongjing Dou*, Yilin Cao*, Guangdong Zhou*, Dextran-based fluorescent nanoprobes for 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Biomaterials, 2014, 35(28), 8227-8235.
(2) Sheng Song, Heze Guo, Zequan Jiang, Yuqing Jin, Zhaofeng Zhang, Kang Sun*, and Hongjing Dou*, Self-Assembled Fe3O4/Polymer Hybrid Microbubble with MRI/Ultrasound Dual-Imaging EnhancementSelf-Assembled Fe3O4/Polymer Hybrid Microbubble with MRI/Ultrasound Dual-Imaging Enhancement, Langmuir, 2014, 30 (35), 10557–10561.
(3) Gang Wang, Yuankui Leng, Heze Guo, Sheng Song, Zequan Jiang, Xiangliang Yuan, Xiebing Wang, Kang Sun, Kun Sun, Hongjing Dou,* Efficiently preparation of magnetic quantum dot barcod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14, 2, 8310-8313.
(4) Gang Wang, Yuankui Leng, Hongjing Dou*, Lu Wang, Wanwan Li, Xiebing Wang, Kang Sun*, Lisong Shen, Xiangliang Yuan, Jiyu Li, Kun Sun, Junsong Han, Huasheng Xiao, and Yue Li, Highly Efficient Preparatin of Multiscaled Quantum Dot Barcodes for Multiplexed Hepatitis B Detection. ACS Nano, 2013, 7(1), 471-481.
(5) Shuyan Zhou, Xue Min, Hongjing Dou*, Kang Sun*, Chun-Yen Chen, Chao-Tsen Chen*, Zhaofeng Zhang, Yuqing Jin, Zunli Shen, Facile fabrication of dextran-based fluorescent nanogels as potential glucose sensors, Chem. Commun., 2013, 49, 9473-9475.
(6) Shuyan Zhou, Hongjing Dou,* Zhaofeng Zhang,* Kang Sun*, Yuqing Jin, Tingting Dai, Guangdong Zhou, and Zunli Shen, Fluorescent Dextran-Based Nanogels: Efficient Imaging Nanoprobes for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Polymer Chemistry, 2013, 4 (15), 4103-4112, Backcover highlight.
(7) Gang Wang, Pengfei Zhang, Hongjing Dou*, Wanwan Li, Kang Sun*, Xiaotian He, Junsong Han, Huasheng Xiao, Yao Li, “Efficient Incorporation of Quantum Dots into Porous Microspheres through a Solvent-Evaporation Approach”, Langmuir, 2012, 28, 6141-6150.
(8) Bin Xu, Hongjing Dou*, Ke Tao, Kang Sun*, Jing Ding, Weibin Shi, Xiasheng Guo, Jiyu Li, Dong Zhang, Kun Sun, “ “Two-in-One” Fabrication of Fe3O4/MePEG-PLA Composite Nanocapsules as a Potential Ultrasonic/MRI Dual Contrast Agent ”, Langmuir, 2011, 27, 12134-12142.
(9) Hongjing Dou, Guojun Liu*, John Dupont, Liangzhi Hong, “Triblock Terpolymer Helices Self-assembled under Special Solvation Conditions”, Soft Matter, 2010, 6, 4214-4222.
(10) Hongjing Dou, Liangzhi Hong, Guojun Liu*, “Miktoarm Star Copolymers from the Chemical Stitching of Associating Block Copolymers”, Macromolecules, 2010, 43(10), 4629-4637.
(11) Hongjing Dou, Weihai Yang, Ke Tao, Wanwan Li, Kang Sun*, “Temperature-Sensitive Microgels with Stable and Reversible Photoluminescence Based on Covalently Bonded Quantum Dots”, Langmuir, 2010, 26(7), 5022-5027..
毕业博士生数        3(合作指导)
毕业硕士生数        4(合作指导)
参加学术团体、任何职务        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 上海市粘结技术协会会员。
申请专利        
(1) 中国专利:基于水溶性多糖的纳米粒子的高效制备方法,发明人:孙康,窦红静,汤闽华,专利号:ZL 200410053029.2。
(2) 中国专利:制备可溶于极性溶剂的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的方法,发明人:孙康,窦红静,陶可,专利号:ZL 200510111014.1。
(3) 中国专利:水溶性多糖基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发明人:孙康,窦红静,许斌,专利号:ZL 200710037301.1
(4) 中国专利:多重响应的高分子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人:孙康,窦红静,陆蓉,专利号:ZL 200710039998.6
(5) 中国专利:高分子微纳米囊的制备方法,发明人:孙康,窦红静,陆蓉,专利号:ZL 200710037734.7
荣誉和奖励        
2006年 上海市南汇区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选拨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项目资助。
2008年 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二等奖 2010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后奖励(Postdoctoral Travel Awards of Queen’s University)。
2011年 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
2013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励计划
2015年 欧盟玛丽居里国际人才引进计划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1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沙发
发表于 2019-4-23 16:36:41 | 只看该作者
2018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由“可逆氧化还原响应性”操控膜结构的原始细胞微囊
批准号        21871180        学科分类        无机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 ( B010605 )
负责人        窦红静        职称                单位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
资助金额        65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起止年月        2019年01月01日 至 2022年12月3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9 19:43 , Processed in 0.08425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