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化学纤维研究所王华平

[复制链接]

153

主题

172

帖子

2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5:13: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华平东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7月出生,1986年获成都科技大学化学纤维专业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纺织大学化学纤维硕士学位,2001年获东华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今一直从事纤维科学和工程研究,现担任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主任,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8项,作为学术带头人,培养年轻教授7名,形成了一支集基础研究、技术和工程开发为一体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汲取科研之精华,精心打造实践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博士、硕士、学士毕业生,为纤维、材料等相关行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培养博士生12名、硕士39名,先后与UCLA、UC Davis等8所国际一流大学合作,帮助和资助5名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与20余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高效联合培养10名博士研究生。学生获奖与优秀比例超过50%,获上海市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1次,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4次,上海市“科创杯”创新一等奖1次,创业一等奖2次,创新三等奖2次。
作为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他长期致力于纤维材料改性、纺丝成形理论和技术研究,为纤维新材料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积极参与行业科技创新,作为骨干参与了 “生物基纤维产业化前景”、“2016-2030中国纺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十二五中国纺织科技创新战略” 等研究与制订。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发起中国化纤再生与循环、生物基纤维及生化原料等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了中国化学纤维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平台,推动纤维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积极参与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推进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等基地建设。

王华平

1965-07-27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所属部门:化学纤维研究所
导师身份: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 王华平课题组
职位: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
电话:67792958
Email:wanghp@dhu.edu.cn
移动电话:13901972126


社会兼职:
2007.6-至今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2010.10-至今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产业用纺织品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2008.10-至今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2010.12-至今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2008.10-至今        《合成纤维工业》编委会 副主任
2006.10-至今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研究方向:
纤维材料改性及加工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
荣誉获奖:
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1年,证书号码:2011-J-212-2-02-R01,主要合作者:陈建华,丁建中,丁永生,王朝生,刘志立,王山水,张玉梅,刘建,郝矿荣。
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制备关键技术集成开发,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07年,证书号码:2007-J-212-2-04-R01,主要合作者:王启明,张连京,张玉梅,王彪,杨崇倡,陈南梁,王朝生,许贻东,王其。
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06年,证书号码:2006-J-212-2-03-R02,主要合作者:朱美芳,陈彦模,张瑜,张玉梅,吴文华,孙宾,俞昊,王彪,邢强。
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四,2013年,证书号码:2013-J-212-2-02-R04,主要合作者:王朝生,陈士良,庄奎龙,韩健,王秀华,汪建根,赵宝东,赵春财,沈建彧。
PTT聚合纺丝关键技术及高附加值制品集成开发,省部级,二等奖,排名:第二,2012年,证书号码:2011-J-2-007-2,主要合作者:王启明,王朝生,许贻东,王彪,张玉梅,林回红。
细菌纤维素(BC)高效生产与制品开发,省部级,一等奖,排名:第一,2014年,证书号码:J-2014-1-14-R01,主要合作者:黄锦荣,洪枫,陈仕艳,顾益东,颜志勇,丁彬,张玉梅,杨敬轩,李喆,洪永修,雷学峰,李丽莎。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9.1-1992.3        中国纺织大学化纤所        //研究实习员
1992.3-1995.9        中国纺织大学化纤工程研究中心        /工艺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员
1995.10-2002.9        中国纺织大学化纤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
2002.10-至今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员
2004.11-2010.4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研究员
2006.9-至今        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
2008.9-至今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        /主任/研究员
2010.11-至今        东华大学研究院        副院长//研究员


主讲课程:
《材料加工》


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攻克了异形及纳米复合聚酯纺丝关键技术,促进通用纤维差别化功能化。提出流场控制设计异形喷丝板新方法,开发了缓冷与强冷结合、先定型后加弹等关键技术,攻克了高异形度聚酯纤维成形关键技术,创建的Monte Carlo模型成功应用于高导湿面料的设计开发。发明了纳米粉体原位修饰、高浓度母粒制备技术,攻克了高比表面纳米粉体易团聚与功能弱化的技术难题,研制了高效抗紫外、抗菌等功能纤维及制品。
(2)突破聚酯熔体直纺高品质化、柔性化加工技术,推进通用纤维工程技术升级。开发了微量组合改性新方法,解决了超细旦涤纶纺丝过程中结晶难以控制的问题,实现了超细旦纤维熔体均质化、纺丝成形稳定化、条干和染色均匀化。创建了聚酯熔融纺丝工程模型,实现了超细旦涤纶全流程质量控制。研发了聚合过程热管理集成技术及纺丝过程中柔性化在线添加核心技术,实现了熔体直纺高效柔性与低耗环保生产,制备了亲水、深染等系列化产品。
(3)建立了多重结构可调控的细菌纤维素制备技术,开发了原位复合与功能修饰相结合的细菌纤维素产品。开发了高压挤出、低温冷却、超喂入卷绕的生物基PTT长丝高速纺丝技术和低回缩、高温低压卷曲的短丝成形技术,构建了PTT聚合、纺丝、织造及面料染整产业链。拓展纤维新资源。


主要论文:
发表SCI收录论文77篇,授权发明专利72项。
Capillary Effect of Hydrophobic Polyester Fiber Bundles with Noncircular Cross Section,2006年,排名:第二,是通讯作者,主要合作者:张艳、陈跃华,发表刊物: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Modeling of Capillary Flow in Shaped Polymer Fiber Bundles,2007年,排名:第二,是通讯作者,主要合作者:张艳、张传雄等,发表刊物: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lt Spinning Dynamics Model for Polymeric Nanocomposites,2006年,排名:第三,主要合作者:庄毅、张玉梅等,发表刊物: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B。
Synthesis and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PET/Surface-treated TiO2 Nanocomposites,2008年,排名:第六,主要合作者:竹秀玲、王彪等,发表刊物: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B-Physics。
Multifilament Model of PET Melt Spinning and Prediction of As-spun Fiber’s Quality,2007年,排名:第三,主要合作者:张传雄、王朝生等,发表刊物: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Physics。
Bidirectional Optimization of the Melting Spinning Process,2014年,排名:第六,主要合作者:梁潇、丁永生等,发表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B-Physics。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ber Melt-Spinning: Material Parameter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2007年,排名:第二,主要合作者:张传雄、王朝生等,发表刊物:Fibers and Polymers。
Solvent-free Acetyla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under Moderate Conditions,2011年,排名:第四,是通讯作者,主要合作者:胡伟立、陈仕艳等,发表刊物:Carbohydrate Polymers。
In situ Fabrication of a Microporous Bacterial Cellulose/Potato Starch Composite Scaffold with Enhanced Cell Compatibility,2014年,排名:第六,是通讯作者,主要合作者:杨敬轩、陈仕艳等,发表刊物:Cellulose。
Facilely Green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to Bacterial Cellulose,2015年,排名:第八,是通讯作者,主要合作者:李喆、王蕾等,发表刊物:Cellulose。


授权的专利:
(1)王华平,王钰鸣,张玉梅,多边形组合的多中空喷丝板, ZL002 20361.8,(2)王华平,杨崇倡, 高风速低阻尼环吹风装置, ZL420792, (3)王华平,张玉梅,王彪,一种制备高效纳米负氧离子保健纤维用的添加材料,申请号00136520.1(4)王华平,张玉梅,王彪,一种制备高效纳米远红外细旦纤维用的添加材料,申请号00136521.5(5)王华平,庄毅,张玉梅, 核-壳结构纳米钛系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03132217.4, (6) 张玉梅、王华平, 朱方亮、蔡菊芳,稀土转光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03132218.2, (7)张玉梅、王华平, 叶云婷,稀土转光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03132218.2, (8)张玉梅、王华平, 叶云婷, 长余辉发光聚酰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03142126.1(9)张玉梅、王华平, 叶云婷, 长余辉发光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03142227.6, (10)张玉梅,曾禹星,程亮,王华平, 丙烯腈聚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0410016369.8 ,


近几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一、研发异形及纳米复合聚酯纺丝关键技术,促进通用纤维差别化功能化
(一)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制备关键技术集成开发
(二)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
二、突破聚酯熔体直纺高品质化、柔性化加工技术,推进通用纤维工程技术升级
(一)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
(二)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
三、开展生物基纤维制备与加工技术研究,拓展纤维新资源
(一)细菌纤维素(BC)高效生产与制品开发
(二)PTT聚合纺丝关键技术及高附加值制品集成开发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71

帖子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9
沙发
发表于 2018-3-9 14:49:57 | 只看该作者
多巴胺的纸基检测——负载氧化锌量子点的细菌纤维素复合膜
作者:李博文,陈仕艳,姚晶晶,王宝秀,王华平
《合成纤维》,2018(2),26-29.
DOI:10.16090/j.cnki.hcxw.2018.02.007
收稿日期:2017-10-31
网络首发日期:2018-02-08
印刷出版日期:2018-02-25
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573024)
第一作者:李博文
通讯作者:东华大学王华平教授
近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华平教授课题组撰写的论文《多巴胺的纸基检测——负载氧化锌量子点的细菌纤维素复合膜》(Dopamine paper-based Detection——Bacterial Cellulose Composite Membranes Supported Zinc Oxide Quantum Dots)(DOI:10.16090/j.cnki.hcxw.2018.02.007)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合成纤维》(Synthetic Fiber in China)上公开发表,该文报道了一种绿色简单的可以用于多巴胺检测的纸基新材料。
细菌纤维素(BC)作为一种天然的纳米生物材料,具有超精细的三维网络结构,高度可及性的羟基基团,高吸水性(一般情况下可吸附达到自身质量50倍的水),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的基底材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58

帖子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4
板凳
发表于 2019-1-15 11:09:00 | 只看该作者
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


该项目第一完成人是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华平研究员,项目联合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申报,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紧密围绕我国废旧聚酯资源循环再生发展战略需求,立足自主创新,以废旧聚酯资源综合利用最优化、加工高效清洁化、产品高品质高值化为目标,成功构建了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废旧聚酯纺织品高效回收与高值利用,大幅提升了聚酯再生纤维技术水平,有力支撑了我国全面禁止固废进口后的纤维资源再生行业发展,提升了我国纺织循环经济的大国形象与地位。
项目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再生聚酯纤维生产基地,产品用于三江源、南水北调、阿迪达斯、通用汽车等重大工程及知名品牌。近三年完成单位实现销售79.90亿元,利润3.43亿元,上缴税收1.48亿元,出口创汇2.61亿美元。授权发明专利38项,发表科技论文10篇、制定标准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水平国际先进,大幅提升了聚酯再生纤维技术水平,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2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地板
发表于 2019-5-28 08:57:33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5月18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上海工程师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举行,会上,第十六届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结果揭晓,我校王华平研究员荣获“第十六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称号。


王华平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纤维科学和工程研究,在聚酯纤维材料改性、加工及其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分别排名第1,1,1,2,4),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3项;发表SCI论文98篇;授权发明专利108项;获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参与制订“中国化纤工业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创建中国化纤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平台、建设先进功能纤维制造业创新中心、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纤维分卷,推动行业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及标准体系建设。


       第十六届上海市科技精英经过专业组初评、评审委员会复评,产生20名正式候选人。通过媒体公示、走访、终评答辩等程序,最终10人荣获“第十六届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10人获提名奖。


据了解,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以市委、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指导纲领,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三会”和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该奖设立于1989年,每两年评选一次, 20多年来上海市科技精英奖获得者中,已走出多位院士,约占获奖人数的45%。该荣誉已成为上海市高层次人才的一个标杆,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科学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6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5#
发表于 2019-9-17 11:44:03 | 只看该作者
日前,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亮出的废旧纺织品变废为宝 “中国方案” ——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引起关注,该项目曾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304

帖子

5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2
6#
发表于 2020-6-4 16:00:26 | 只看该作者
5月30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华平研究员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王华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坚持纤维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创新与成果转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本届评选中,王华平老师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推荐,经中国科协初评、复评,最终从1344名科技工作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获奖个人之一。
据悉,全国创新争先奖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2017年首次评选,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该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旨在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创新争先,宣传表彰积极投身创新争先行动,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方面成绩突出、贡献卓著、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08:31 , Processed in 0.09394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